close

立冬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在每年國曆十一月七或八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開始。曆書記載:「斗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補冬,補嘴空。」台灣的習俗,進入冬季以後,氣候漸冷,「過冬擋畏寒」,立冬日要進補,一般是吃麻油雞酒或者是四物仔、八珍、十全等補元氣。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這句俗諺的意思是:「立冬」時期正值收成季節,放飼的雞或野生鳥群有不虞匱乏的穀物可吃,所以常會生機勃勃的頻頻啼叫呢!
「稻成熟,入冬田頭空」、「立冬,青黃刈到空」,這句俗語點出這時節的水稻已經成熟了,農夫們也開始忙著收割稻作。收割後的田地要休息一陣子,等下次播種時期才開始使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民俗節氣
    全站熱搜

    柳德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