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2癸巳年立春時間是農曆12月24日立春時斗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時值公曆2013年的2月4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立春也是最早的「八節」之一,「節」有段落的意思,發展到二十四節氣

「立」是開始的意思,「春」就是動,表示寒冷的冬天快要結束了,大地萬物開始有生機,春天即將降臨大地了。

在古代書籍左傳裡提到「立春為啟,立冬為開」,以「啟」字代表著一年的開始。

古代立春日有一項饒富意義的民俗活動-打春牛,大約漢朝時代,立春日便有塑立土牛及耕人的禮俗。起初是藉以象徵春天來臨,農民必 須準備春耕,本是一種靜態的陳列,後來則演變成「鞭打春牛」的活動 ,而「耕人」也變成勾芒神,勾芒是春神。宋代的「鞭春」,從地方到中央都須舉行,首都地區,立春前一天即須將土牛(春牛)抬進皇宮讓 皇帝御覽。第二天一大早,近臣內官便用五色絲杖鞭牛,有人說這是因 為牛休息了一個冬天,不鞭策牠會變成懶骨頭。官吏鞭春後,在旁圍觀的民眾便蜂湧而上爭奪「牛肉」;據說搶得到「牛肉」者,表示家有「 好采頭」今年會豐收 。

咬春於立春當天,用餅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餅或春卷,大家分食,祈求身體健康,稱之為「咬春」。

我國自古以農立國,春天的天氣回暖,適合春耕,因此「立春」對於農業有著極大的意義。

立春三候解釋

東風解凍: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蟄蟲始振: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魚陟負冰: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節氣俗諺

1.「春霧(因ㄇㄥˊ)曝死鬼,夏霧做大水」這句諺語的意思是:春天若降霧,天氣就會晴朗;夏天若降霧,就會下豪雨而造成水災。

2.「春天後母面」這句諺語的意思是:入春後,天氣陰晴不定、冷暖無常,就像民間對繼母的刻板印象,以為繼母的臉色都是喜怒無常、捉摸不定的,在這個時節,一定要特別注意氣候的變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立春
    全站熱搜

    柳德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