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個充滿孝思又神秘的傳統節日。中元節或稱為“鬼節”、七月半,其實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據歷史記載,中元節是道教節日,起源於南朝梁武帝,最後演變為民間歲令重要節日之一。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上元與中元: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彩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爲,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爲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爲陽,鬼爲陰;陸爲陽,水爲陰。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里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里。

“盂蘭盆”(Ulambana)這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意思是“倒懸之苦”。傳說在佛教裏有部“盂蘭盆經”,裏面有一則目蓮救母的故事:目蓮是佛陀十大弟子,是個很孝敬父母的兒子,後來成為菩薩。有一天,他運用神通的法力,發現死去的母親墮於餓鬼道,非常飢餓。目蓮就拿食物給母親充飢,誰知食物一入口即化為火炭。目蓮無可奈何之下,請求佛陀幫助,佛陀對他說:“你這樣做是不會有甚麼果效的,除非你在七月十五日那天敬備祭品(百味五果),祭拜七代祖先之靈,同時供養十萬大德眾僧,請佛僧一同誦經作法。”目蓮依指示去做,母親終於脫離了餓鬼道。

這則故事不知不覺流傳民間,成為風俗習慣。鬼月期間,祭拜儀式有兩種:一是“私度”,一是“普度”。“私度”是供奉祭品祭拜祖先;“普度”則是在廟的大士殿台中,供奉祭品給目蓮菩薩(又稱布施觀音,全身金甲,相貌極黑),請他把食物布施給那些被釋放出來的孤魂野鬼。有些廟還特地請人來唱歌演戲,供孤魂野鬼觀賞。

漢文化的民間信仰認為,人死後就是要回歸來處,而「鬼」與「歸」恰好又是諧音,因此到了陰間的人類就變成了鬼,一年之中的中元節則是敬鬼的日子。因為陽間的人只有在中元節才能與陰間互動,亡者也只有此時能回到陽間探視親人、享用供養,所以人們都在此時祭祀祖先,表示對祖先的感恩,而中元便成為清明以外的另一次祭祖大節日。但因為人們害怕無主的孤魂會來騷擾,所以也會舉行各式祭儀,來普度遊散的孤魂野鬼。

另有一說,遠古時後,每到農曆四、五、六月時天氣濕熱,病毒滋生、蚊蚋蟲蠅肆虐,當時飲食與衛生不佳,百病齊生,傳染病四處橫行,常常在四、五、六月染病的人,多撐不過七月,七月死亡者眾,七月遂成為最受敬畏月份,在迷信心態下,以為傳染並橫行乃因餓鬼作怪,只要準備豐盛祭品祭拜餓鬼,便可消災避禍。後常常到八月天氣轉涼,病痛也逐漸好轉,逐漸演變為鬼月普渡餓鬼可消災避禍的習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元節七月鬼節
    全站熱搜

    柳德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