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blog.sina.com.tw/deming510526/
黃曆 ,相傳是由黃帝創制,故稱為《黃曆》。 古時由欽天監計算頒訂,因此也稱皇曆 。其內容指導農民耕種時機,故又稱農民曆。
農民曆雖然名稱叫做『農民』曆,但是使用它的,卻不只限於農民,一般人家不論做農與否,在必要時也都會拿出農民曆來參考,但是基本上它是編給農民們為日常農耕參考時很重要的書,因此在書裏頭就列有多和農事息息相關的資料。
中國人向來都立張凡事要講究吉利,因此舉凡房子落成、新店開張,或婚嫁慶典喜事都喜歡挑個好的日子、好的時辰來舉辦。但是有些人雖然沒有辦法去找人挑日子,一般也都會翻一翻農民曆,挑個百事皆宜的日子來辦。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出版的書,數量最多,版本也是最多一本書,就是農民曆幾乎有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擁有農民曆,它對國人生活的影響,是超乎想像的大,對於這樣一本和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暢銷書,到底包含了那些內容呢?
天干地支來源: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乾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那麼,干支紀法的發明者究竟是誰呢? 雖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誰發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根據現有的考古材料,古人早在殷商時代就開始用天干地支紀日,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天干地支的起源,有人認為是巴比倫文化影響的結果,有人認為是古人對太陽和月亮運行週期的描繪,有人認為是古代人農業經驗的反映。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 十天干 ”,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循環。稱為“ 六十甲子 ”或“花甲子”。中國人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系統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1〉十天干:
十天干的順序蘊含著萬物從萌芽到成長,到興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過程,這十個字的原本含義是:“甲”就是“鎧甲”,指萬物衝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乙”就是“軋”,指萬物伸長的意思;“丙”就是“炳”,指萬物茂盛的意思;“丁”爲“壯”,指達到“壯丁”的時候;“戊”爲“茂”字,指事物繁茂的意思;“己”爲“起”字,指萬物奮然而起;“庚”爲“更”字,指萬物更新的意思;“辛”爲“新”字,爲萬物一新的意思;“壬”爲“妊”字,爲萬物被養育的意思;“癸”爲“揆”字,萬物萌芽的意思。
〈2〉十二地支:
同樣十二地支的順序也蘊含著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子”就是“孽”,表示萬物繁茂的意思;“丑”就是“紐”,是用繩子捆住的意思;“寅”就是“演”,指萬物開始生長的意思;“卯”就是“茂”,指萬物茂盛的意思;“辰”就是“震”,指萬物震動生長的意思;“巳”就是“已”,指萬物已成的意思;“午”就是“仵”,指萬物已過極盛之時,又是陰陽相交的時候;“未”就是“味”,是萬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萬物初具形體的意思;“酉”就是“鮑”,指萬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滅”,指萬物消滅歸土;“亥”就是“核”,指萬物成種子的意思。
〈3〉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
生肖,或屬相,是中國及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的十二種動物,統稱為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它們依次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個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徵動物作為生肖,所以中國民間常以生肖計算年齡。循環一次為一輪。
〈4〉十二生肖與十二時辰:
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 。 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夜間十一點至次日淩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淩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 。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淩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 。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 。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 大霧散去,豔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 午馬 ”。後一點至三點,屬未時 。 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 。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 。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 。 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於是稱作“亥豬”。
五更:
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黃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點。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點。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點。雞鳴四更四鼓丁夜1-3點。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點。
一更夜從黃昏始19-21點
一更在戌時,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著。
二更定昏人不靜21-23點
二更在亥時,名人定,又名定昏等。 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咣、咣——兩聲大鑼帶著兩聲梆子點兒,習俗上這就稱謂是“二更二點”。 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經完全黑去,此時人們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三更23-次日淩晨1點
三更在子時,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四更1-3點
四更在丑時,名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四更在丑時,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五更3-5點
五更在寅時,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三更半夜指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太歲:
起初,由於人們仰頭觀測天體運行時,所用來標明的地理方位,常常與生活中所習慣的方位顛倒。所以,上古觀測者們為方便起見,便假設了地面之下的一個星體,取名為「太歲」,其運行方向與歲星(木星)相反;如此一來,當人們使用太歲紀年時,太歲的方位移動方向,就與地理上的習慣(北上南下、左西右東)相符合了。《續文獻通考 ·郊社考卷一百九》:「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古人將週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對應一個地支,稱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一周,大致上就是每歲行一次。
相傳金章宗因其母病,而首創祭拜「本命星」之俗,以求母病速癒,這是北京白雲觀祭祀太歲的由來。後演變為安太歲。當時,江南也有安奉太歲之俗,主要為改善家中風水。太歲神從南北朝開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歲的名字全部更換,成了現在各地有安奉太歲的廟宇裡面的六十太歲。
由於漢人對太歲降禍的畏懼,當太歲運行到某個生肖的位置,屬該生肖及其相對生肖者,唯恐觸怒太歲於己不利,便於當年祭拜太歲神,以祈福消災。此活動便稱為「安太歲」。早期,安太歲相當簡易,欲安太歲的信徒,多於春節前後,以紅、黃色紙書上「本年太歲星君到此」或「本年太歲星君神位」或「一心敬奉太歲星君」之類字樣,貼在家中,晨昏焚香禮禱。年底送神日時,祭拜一番,將紙撕下,與紙錢、紙馬一同焚化,「送神上天」。
後來,儀式繁複化,演變出各種專門的太歲符咒、牌位甚至神像。在現代忙碌社會,由於寺廟可以幫忙每日祭禱,多數信徒繳納一定費用,將「安太歲」的祭祀活動,請寺廟方面代辦。
自1995年開始,臺灣各地寺廟開始流行起為信徒安太歲,而在此之前安太歲在台灣並不盛行,但如今則與中國大陸、港澳等華人世界一樣,到處都有收取香火錢,幫人安太歲的寺廟或道堂。2012年臺灣部分廟宇因主張本沖、對沖、左右偏沖,形成一年就有八個生肖需安太歲,讓人懷疑有斂財之嫌。
在道教中,斗姥即眾星之母,台灣道教、台灣民間信仰中,祭拜太歲星君等諸星君者,多半先禮斗姥,這種傳統是從北京白雲觀流傳出來的,原本是道教全真道龍門派的作法,後來則廣為流行於台灣與香港。
六十位值年太歲星君之神名:
甲子太歲金辯大將軍,鼠相,持桃。
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牛相,執紅纓槍。
丙寅太歲耿章大將軍,虎相,執如意。
丁卯太歲沈興大將軍,兔相,執槍。
戊辰太歲趙達大將軍,龍相,雙手攥龍。
己巳太歲郭燦大將軍,蛇相,執棍。
庚午太歲王濟大將軍,馬相,手持卷軸。
辛未太歲李素大將軍,羊相,手托鋼鞭。
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猴相,手持書卷。
癸酉太歲康志大將軍,雞相,持令旗。
甲戌太歲施廣大將軍,狗相,持玉笏。
乙亥太歲任保大將軍,豬相,持鋼鞭。
丙子太歲郭嘉大將軍,鼠相,手托葫蘆。
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牛相,執金瓜。
戊寅太歲魯先大將軍,虎相,手拿桃枝。
己卯太歲龍仲大將軍,兔相,持拂塵。
庚辰太歲董德大將軍,龍相,端盅。
辛巳太歲鄭但大將軍,蛇相,雙手持畫軸。
壬午太歲陸明大將軍,馬相,持幡。
癸未太歲魏仁大將軍,羊相,赤腳,持如意。
甲申太歲方傑大將軍,猴相,持器物。
乙酉太歲蔣崇大將軍,雞相,持雙鉤。
丙戌太歲白敏大將軍,狗相,持扇。
丁亥太歲封濟大將軍,豬相,執鋼鞭。
戊子太歲鄒鐺大將軍,鼠相,端坐。
己丑太歲傅佑大將軍,牛相,執槍。
庚寅太歲鄔桓大將軍,虎相,持仙草。
辛卯太歲范甯大將軍,兔相,執劍。
壬辰太歲彭泰大將軍,龍相,雙手托龍。
癸巳太歲徐單大將軍,蛇相,端盅。
甲午太歲章詞大將軍,馬相,撫琴。
乙未太歲楊仙大將軍,羊相,執劍。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猴相,手托如意。
丁酉太歲唐傑大將軍,雞相,執狼牙棒。
戊戌太歲姜武大將軍,狗相,持笏。
己亥太歲謝太大將軍,豬相,端坐。
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鼠相,執刀。
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牛相,秉筆。
壬寅太歲賀諤大將軍,虎相,舉劍。
癸卯太歲皮時大將軍,兔相,端坐。
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龍相,一手執劍,一手握巾。
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蛇相,執蛇形長矛。
丙午太歲文哲大將軍,馬相,執刀。
丁未太歲繆丙大將軍,羊相,一手托桃。
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猴相,執釘錘。
己酉太歲程寶大將軍,雞相,端坐。
庚戌太歲倪秘大將軍,狗相,登權杖。
辛亥太歲葉堅大將軍,豬相,左手握拳。
壬子太歲丘德大將軍,鼠相,手托牡丹。
癸丑太歲朱得大將軍,牛相,持金瓜。
甲寅太歲張朝大將軍,虎相,袖手而坐。
乙卯太歲萬清大將軍,兔相,蹺腿而坐。
丙辰太歲辛亞大將軍,龍相,左手握拳,雙袖飛起。
丁巳太歲楊彥大將軍,蛇相,一手立胸前,勸人向善。
戊午太歲黎卿大將軍,馬相,一手持蓮花,一腳脫鞋上盤。
己未太歲傅党大將軍,羊相,一手握拳,一手執槍。
庚申太歲毛梓大將軍,猴相,手握長矛。
辛酉太歲石政大將軍,雞相,執劍端坐。
壬戌太歲洪充大將軍,狗相,雙手握拳。
癸亥太歲虞程大將軍,豬相,文袍加身。
黃帝地母經全文:
甲子年——詩曰:太歲甲子年,水潦損田疇。蠶姑雖即喜,耕夫不免愁。桑柘無人採,高低禾稻收。春夏多淹浸,秋冬少滴流。吳楚桑麻好,齊燕禾麥稠。陸種無成實,鼠雀共啾啾。
地母曰:少種空心草,多種老婆顏。白鶴土中渴,黃龍水底眠。雖然桑葉茂,綢絹不成錢。
乙丑年——詩曰:太歲乙丑年,春瘟害萬民。偏傷於魯楚,多損魏燕人。高田宜早種,晚禾成八分。蠶娘爭鬧走,枝葉亂紛紛。漁父沿山釣,流郎陌上巡。牛羊多瘴死,春夏米如珍。
地母曰:水牯田頭臥,犢子水中眠。桑葉初生貴,三伏不成錢。有人解言語,種植倍收全。
丙寅年——詩曰:太歲丙寅年,蟲獸沿林走。 疾疫多憂煎,燕子居山巖。牛羊宿高荒,蝦魚入庭牅。燕魏桑麻貴,荊楚禾稻厚。
地母曰:桑葉初賤不成錢,蠶娘無分卻相煎。魚行人道豆麻少,晚禾焦枯多不全。貧兒乏糧相對泣,只愁米穀貴當年。
丁卯年——詩曰:太歲丁卯年,猶米得時豐。春來多雨水,旱涸在秋冬。農夫相對泣,耕種枉施工。魯魏桑麻實,梁宋麥苗空。
地母曰:桑葉不值錢,種禾秋有厄。低田多不收,高田還本獲。宜下空心草,黃龍臥山陌。
戊辰年——詩曰:太歲戊辰年,禾苗蟲橫起。人民多疾病,六畜憂多死。龍頭出角年,水旱傷淮楚。低田莫多種,秋季憂洪水。桑葉無定價,蠶娘空自喜。豆麥秀山岡,結實無多子。
地母曰:龍頭禾半熟,蛇頭喜得全。流郎夏中少,豆麥滿山川。天蟲三眠起,桑葉不值錢。
己巳年——詩曰:太歲己巳年,魚游在路衢。乘船登隴陌,龜入溝渠。春夏多潦浸,楊楚及胡蘇。早禾宜潤種,一顆倍千株。蠶娘哭蠶少,桑葉貴如珠。
地母曰:歲裡逢蛇出,人民賀太平。桑麻吳地熟,豆麥越淮青。多種天仙草,秋冬倉廩盈。雖然多雨水,黎庶盡忻歡。
庚午年—— 詩曰:太歲庚午年,春蠶多灾癘。洪饒水旱傷,荊襄少穀米。
桑葉貴如金,蠶娘空作計。春夏流郎歸,秋來還有慶。早禾與晚禾,不了官中稅。地母曰:白鶴田中渴,黃龍隴上眠。蠶婦攜筐走,求葉淚滔滔。春夏多雨水,秋冬地少泉。有人會我意,讖候在其年。
辛未年—— 詩曰:太歲辛未年,高下盡可憐。江東豆麥秀,魏楚少流泉。
桑葉初還貴,向後不成錢。國土無灾難,人民須感天。
地母曰:玉女衣裳秀,青年陌上黃。從今兩三載,貧富總成倉。若人識此語,種植足飯糧。
壬申年——詩曰:太歲壬申年,春秋多浸溺。高下也無偏,中夏甘泉少。豆麥方岐秀,桑葉稍成錢。耕夫與蠶婦,相見勿憂煎。
地母曰:白鶴土中秀,水枯半山青。高低皆得稔,地上喜安寧。三冬甚嚴凍,六畜有傷刑。
癸酉年—— 詩曰:太歲癸酉年,人民亦快活。雨水在三春,陰凍花無實。
蠶娘走不停,爭忙蠶桑葉。蝴蝶飛高隴,耕夫愁殺人。
地母曰:春夏人厭雨,秋冬混魚鱉。早禾收得全,晚禾半活滅。絲帛價格高,種植多耗折。燕宋少桑麻,齊吳豐豆麥。禾稿物增高,封疆多盜賊。
甲戌年—— 詩曰:太歲甲戌年,早禾有蝗虫。吳浙民勞役,淮楚糧儲空。蠶婦提籃走,田夫枉用工。早禾雖即好,晚禾薄薄豐。春夏多淹沒,秋深滴不通。多種青牛草,少植白頭翁。六畜冬多瘴,又恐犯尖凶。
地母曰:春來桑葉貴,秋至米糧高。農田九得半,一半是篷篙。
乙亥年—— 詩曰:太歲乙亥年,高下總無偏。淮楚憂水潦,燕吳禾麥全。九夏甘泉竭,三秋衢迴船。蠶娘吃青飯,桑葉淚漣漣。絲綿入皆貴,麻米不成錢。六畜多瘴疾,人民少橫纏。
地母曰:蠶娘眉不開,攜筐討葉忙。更看五六月,相望哭流郎。
丙子年——詩曰:太歲丙子年,春秋多雨水。桑葉無人要,青女如金貴。黃龍土內盤,化成蝴蝶起。高田半成實,低下禾後喜。魯衛多炎熱,齊楚五穀美。
地母曰:田禾憂鼠耗,豆麥半中收。蠶娘空房坐,前喜後懷愁。絲綿綢絹貴,稅賦急啾啾。
丁丑年—— 詩曰:太歲丁丑年,高下物得收。桑葉初還賤,蠶娘未免愁。 春夏多淹沒,鯉魚庭際遊。燕齊生炎熱,秦吳沙漠浮。黃牛岡際臥,青女逐波流。六畜多瘴難,家家無一留。
地母曰:少種黃蜂子,多下白頭翁。農夫相祝賀,盡願歲時豐。
戊寅年—— 詩曰:太歲戊寅年,高下禾苗秀。桑葉枝頭空,討蠶爭鬪走。吳楚值麥多,齊燕米穀多。三春流郎歸,九秋苗草留。百物價例高,經營相懊惱。
地母曰:蠶娘行鄉村,人民皆被傷。冬令嚴霜雪,灾劫起妖狂。早娶田家女,莫見犯風寒。
己卯年—— 詩曰:太歲己卯年,犁田多快活。春來多雨水,種植還逢渴。夏多雨秋足,流蕩遭淹沒。蠶娘沿路行,無葉相煎逼。黃龍山際臥,逡巡化蝴蝶。禾稻秋來秀,農家早收割。淮魯人多疾,吳楚桑麻活。
地母曰:春中溪澗竭,秋苗入土焦。蠶姑望天泣,桑樹葉下生。黃黍不成粒,六畜多瘟妖。三秋多淹沒,九夏白波漂。
庚辰年—— 詩曰:太歲庚辰年,燕衛灾殃始。六畿盡遭傷,田禾蝗蟲起。
春夏地竭泉,秋冬豐實子。桑葉賤如土,蠶娘哭少絲。
地母曰:少種豆,多種桑。家長皆得收,處處總相似。春夏少滴流,秋冬飽雨水。農務急如煎,莫待冰凍起。
辛巳年—— 詩曰:太歲辛巳年,鯉魚庭際逢。高田猶可望,低下枉施工。
桑葉初來賤,末後蠶貴龍。蠶娘相對泣,筐箱一半空。燕楚麥苗秀,趙齊禾稻豐。六畜多瘴氣,人民瘧疾重。
地母曰:蠶娘未為歡,菓貴大錢快。車頭千萬兩,縱子得輸官。
壬午年—— 詩曰:太歲壬午年,水旱不調勻。高田雖可望,低下枉施工。
蠶麥家家秀,蠶娘喜周全。蠶蠶皆望葉,及早莫因循。
地母曰:吳楚好蠶桑,魯魏分多灾。多下空心草,少種老婆顏。桑葉後來實,天蟲及早催。晚禾縱淹沒,耕夫不用哀。
癸未年—— 詩曰:太歲癸未年,高下盡堪憐。一井百家共,春夏少甘泉。
燕趙豆麥秀,齊吳多偏頗。天蟲待當歲,討葉怨蒼天。六種宜成早,青女得貌鮮。
地母曰:歲若逢癸未,用蠶多稱意。青牛山上秀,一子倍盈穗。更看三秋後,產滿閑田地。
甲申年—— 詩曰:太歲甲申年,高低定可憂。春來雨不足,早禾枯焦死。
秋後無雨水,魯衛生瘟瘴。燕齊粒不收,桑葉前後貴。
地母曰:歲逢甲申來,早枯切須防。高低苗不秀,燕齊主仿徨。舟船空下載,仰面哭流郎。
乙酉年—— 詩曰:太歲乙酉年,雨水不調勻。早晚雖收半,田夫亦苦辛。
燕魯桑麻好,荊吳麥豆青。蠶娘雖足葉,簇上白如銀。三冬雪嚴凍,淹沒浸車輪。
地母曰:田蠶半豐足,種作不宜遲。空心多結子,禾稻生蝗起。看蠶娘賀喜,總道得銀絲。
丙戌年——詩曰:太歲丙戌年,夏秋井無泉。春秋多淹沒,耕鋤唯怨天。
早禾宜當下,晚稻早留連。揚益桑麻乏,吳齊最可憐。桑葉初生賤,蠶老瘸却成錢。
地母曰:歲臨於丙戌,高下皆無失。豆麥穿土長,在處得成實。六畜多瘟瘴,人民少灾疾。
丁亥年—— 詩曰:太歲丁亥年,高低盡得通。吳越桑麻好,秦淮豆麥通。
三冬足雨水,九夏禾無蹤。桑葉前後貴,簇畔不施工。
地母曰:夏種逢秋渴,秋得八分成。人民多瘧瘴,六畜盡遭迍。
戊子年—— 詩曰:太歲戊子年,疾橫相侵奪。吳楚多灾瘴,燕齊民快活。
種植高下偏,鼠耗不成割。春夏多淹沒,秋冬土龍渴。桑葉頭尾貴,簇上蓋雪霜。
地母曰:歲中逢戊子,人飢灾橫死。玉女土中成,無人收拾汝。若得見三冬,瘟皇方始起。
己丑年—— 詩曰:太歲己丑年,高低得成穗。燕魯遭兵殺,趙衛奸妖起。
春夏豆麥豐,秋多苗穀媚。玉女田中臥,耕夫無一二。桑葉自青青,誰能採得汝。
地母曰:歲名值破田,早晚得團圓。金玉滿街道,羅綺不成錢。
庚寅年—— 詩曰:太歲庚寅年,人物事風流。麻麥雖然秀,禾苗多損憂。
燕宋多淹沒,梁吳兵禍侵。桑葉初生賤,後貴何處求。田蠶如金價,桑葉好搔抽。
地母曰:虎年高下熟,水旱又當年。黃牛耕玉出,青年臥隴前。稼穡經霜早,田家哭泪連。更看來春後,人民相逼煎。
辛卯年—— 詩曰:太歲辛卯年,高下甚辛勤。麻麥逢淹沒,禾苗早得榮。
秦淮受飢餒,吳燕旱涸頻。桑柘不生葉,蠶姑說苦辛。天蟲少成災,絲綿換金銀。強徒多瘴疫,善者少灾迍。
地母曰:玉兔出年頭,處處桑麻好。早禾大半收,晚稻九分造。穀米稼穡高,漸漸相煎討。要看龍頭來,耕夫少煩惱。
壬辰年—— 詩曰:太歲壬辰年,高下恐遭傷。春夏蛟龍鬪,秋冬卻集藏。
豆麥無成實,桑麻五穀康。齊魯絕炎熱,荊吳好田桑。蠶子延筐臥,哭泣問蠶娘。見繭絲綿少,租稅急栖惶。
地母曰:是歲逢壬辰,蠶娘空度春。禾苗多有損,田家又虛驚。保福收成日,卻得六分成。
癸巳年—— 詩曰:太歲癸巳年,農民半憂色。豐歉各有方,封疆多種穀。
楚地甚炎熱,荊吳無灾厄。桑柘葉苗秀,天蟲繭如雪。粟麥有偏頗,晚禾半收得。
地母曰:蛇頭為歲號,陸種有虛耗。秋成五六分,老幼生煩惱。
三冬足冰雪,晚禾宜及早。
甲午年—— 詩曰:太歲甲午年,人民不用憂。禾麥皆榮秀,高田全得收。
吳越多風雹,荊襄井涓流。蠶娘爭競走,哭葉鬧啾啾。蠶老多成繭,何須有盡憂。
地母曰:蛇去馬將來,稻麥樂倍堆。人民絕灾厄,牛羊亦少灾。識候豐年裡,耕夫不用捐。
乙未年—— 詩曰:太歲乙未年,五穀皆和穗。燕衛少田桑,偏益豐吳魏。
春夏足漂流,秋冬多旱地。桑葉初生賤,晚蠶還值貴。人民雖無灾,六畜多瘴氣。六種不宜晚,收拾無成置。
地母曰:歲逢羊頭出,高下中無失。葉貴好蠶桑,斤斤皆有實。
丙申年——詩曰:太歲丙申年,高下浪濤洪。春夏遭淹凶,秋冬杳不通。早禾難得割,晚稻枉施工。燕宋好豆麥,秦淮麻米空。天蟲相稱走,蠶婦哭天公。六畜多灾患,人民卒暴終。
地母曰:歲首逢丙申,桑田亦主迍。分野須當看,節候助黎民。
丁酉年—— 詩曰:太歲丁酉年,高低徒種植。春夏遭淹沒,秋冬少流滴。
吳楚足咨嗟,荊楊虛嘆息。桑柘葉苗盛,天蟲中半失。箱筐少絲綿,蠶娘無喜色。
地母曰:歲逢丁酉年,蠶葉多偏頗。豈麥有些些,其苗高下可。六畜瘴氣多,五穀不成顆。
戊戌年—— 詩曰:太歲戊戌年,耕夫漸漸愁。高下多偏頗,雨水在春秋。
燕宋豆麥熟,齊吳禾成收。桑葉初生賤,蠶娘未免憂。牛羊逢瘴氣,百物主漂遊。
地母曰:戊戌憂灾咎,耕夫不足歡。早禾雖即稔,晚稻不能全。一晴兼一雨,三冬多雪寒。
己亥年——詩曰:太歲己亥年,人民多橫起。秋冬草木焦,春夏少秧蒔。
豆麥熟燕吳,桑麻淮魯死。葉少天蟲多,蠶娘面無喜。稼穡不值錢,倉囤缺糧米。
地母曰:歲逢己亥初,貧富少粮儲。蠶娘相對泣,采葉扳空枝。更看春秋裡,蜂蝶滿村飛。
庚子年—— 詩曰:太歲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頻飢渴。
高田猶及半,晚稻無可割。秦淮足流蕩,吳楚多劫奪。桑葉須後賤,蠶娘情不悅。見蠶不見絲,徒勞用心切。
辛丑年—— 詩曰:太歲辛丑年,疾病稍紛紛。吳越桑麻好,荊楚米麥臻。
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桑葉樹頭秀,蠶姑自歡忻。人民漸蘇息,六畜瘴逡巡。
地母曰:辛丑牛為首,高低甚可憐。人民留一半,快活好桑田。
壬寅年—— 詩曰:太歲壬寅年,高低盡得豐。春夏承甘潤,秋冬處處通。
蠶桑熟吳地,谷麥益江東。桑葉不堪貴,蠶絲卻半豐。更看三秋裡,禾稻穗重重。人民雖富樂,六畜盡遭凶。
地母曰:虎首值歲頭,在處好田苗。桑柘葉下貴,蠶娘免憂愁。禾稻多成實,耕夫不用憂。
癸卯年—— 詩曰:太歲癸卯年,高低半憂喜。春夏雨雹多,秋來缺雨水。燕趙好桑麻,吳地禾稻美。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煙起。桑葉枝上空,天蠶無可食。蠶婦走忙忙,提籃相對泣。雖得多綿絲,盡費人心力。
地母曰:癸卯兔頭豐,高低禾麥濃。耕夫皆勤種,貯積在三冬。桑葉雖然貴,絲綿却己豐。
甲辰年—— 詩曰:太歲甲辰年,稻麻一半空。春夏遭淹沒,秋冬流不通。
魯地桑葉好,吳邦穀不豐。桑棄末後貴,相賀好天蟲。估賣價例貴,雪凍在三冬。
地母曰:龍頭屬甲辰,高低共五分。豆麥無成實,六畜亦遭迍。更看冬至後,霜雪落紛紛。
乙巳年—— 詩曰:太歲乙巳年,高下禾苗翠。春夏多漂流,秋冬五穀豐。
豆麥美燕齊,桑柘益吳楚。天蟲筐內走,蠶娘哭葉空。絲綿不上秤,匹帛價更高。
地母曰:蛇頭值歲初,穀食盈有餘。早禾莫令晚,蠶亦莫令遲。夏季麥苗秀,三冬成實肥。
丙午年—— 詩曰:太歲丙午年,春夏多洪水。魯魏多疫灾,穀熟益江東。
種植宜高地,低源遭水衝。天蟲見少絲,桑柘賤成籠。六畜多瘟疫,人民少卒終。
地母曰:馬首值歲裡,豐稔好田桑。春夏須防備,種植怕流蕩。豆麥並麻粟,偏好宜高岡。
丁未年—— 詩曰:太歲丁未年,枯焦在秋後。早禾稔會稽,晚禾豐吳越。
宜下黃龍苗,不益空心草。桑葉前後貴,天蟲見絲少。春夏雨水調,秋來憂失稻。是物稼穡,絲綿何處討。
地母曰:若遇逢羊歲,高低中半收。瘴烟防六畜,庶民也須憂。
戊申年—— 太歲戊申年,豐富人烟美。燕楚足田桑,齊吳熟穀子。黃龍土中藏,化成蝴蝶舞。種植莫低安,結實遭洪水。桑葉枝頭荒,蠶娘空自喜。
地母曰:高下偏宜早,遲晚見流郎。豆麥不成價,淹沒盡遭傷。更看三冬裡,蝴蝶得成餐。
己酉年——
詩曰:太歲己酉年,高低盡可憐。魯衛豐豆麥,淮吳好水田。桑柘空留葉,天蟲足頗偏。蠶娘相怨惱,得繭少絲綿。六種植於早,收成得十全。
地母曰:酉歲好桑麻,豆麥益家家。百物長高價,民物有生涯。春夏遭淹沒三冬雪結花。
庚戌年—— 詩曰:太歲庚戌年,瘴疫害黎民。禾麻吳地好,麥稔在荊秦。
春夏漂流沒,秋冬早水浸。桑柘葉雖貴,天蠶成十分。田夫與蠶婦,相看喜欣欣。
地母曰:歲逢庚戌首,四方民初收。高下田桑好,麻麥豆苗憂。嚴冬多雨雪,收成莫犯寒。
辛亥年—— 詩曰:太歲辛亥年,耕夫多快活。春夏雨調勻,秋冬好收割。
燕淮無瘴疾,魯衛不飢渴。桑葉前後貴,蠶娘多喜悅。種植宜山坡,禾苗得盈結。
地母曰:豬頭出歲中,高下好施工。蠶婦與耕夫,爭不荷天公。六畜春多瘴,積薪供過冬。
壬子年—— 詩曰:太歲壬子年,旱涸耕夫苦。早禾一半乏,秋後無甘雨。
豆麥熟齊吳,飢荒及燕魯。桑柘貴中賣,絲綿滿箱貯。百物無定價,一物五商估。
地母曰:鼠頭出值年,夏秋多甘泉。麻麥不宜晚,田蠶切向前。更憂三秋裡,瘧疾起纏延。
癸丑年—— 詩曰:太歲癸丑年,人民多憂煎。淮吳主旱涸,燕宋定流連。
黃龍與青牯,價例覓高錢。桑柘葉不長,蠶娘愁不眠。禾苗多蛀蝗,收成苦不全。
地母曰:歲號牛為首,田桑五分收。甘泉時或闕,淹沒在年冬。六畜遭瘴厄,耕棃枉用工。
甲寅年—— 詩曰:太歲甲寅年,早晚不全收。春夏遭淹沒,調食任秋冬。
虎豹巡村野,人民不自由。魯衛多炎熱,秦吳麥豆稠。桑柘前後貴,得半勿早抽。
地母曰:先歲民不泰,耕種枉施工。桑枯葉難得,又是少天蟲。五穀價初高,後來亦中庸。
乙卯年——
歲乙卯年,五穀有盈餘。秦燕麥豆好,吳越足糧儲。春夏水均調,秋冬鯉入門。天蠶雖然好,桑葉樹頭無。蠶娘相對泣,得繭少成絲。
地母曰:歲中逢乙卯,高下好田蠶。豆麥山坡熟,禾糧在楚庭。
丙辰年—— 詩曰:太歲丙辰年,春來雨水潤。豆麥乏齊燕,田蠶好吳越。
牛犢瘴烟生,亦兼多癘疫。桑葉樹頭多,蠶絲白如雪。夏秋無滴流,深冬足淹沒。
地母曰:龍來為歲首,淹沒應須有。豆麥宜早種,晚隨波流走。
丁巳年—— 詩曰:太歲丁巳年,豐熟民多害。魯魏豆麥少,秦吳桑麻多。
高低總得成,種植無妨碍。桑葉前後空,天蟲好十倍。春夏多淹留,偏益在秋冬。
地母曰:蛇首值歲中,農夫宜種蒔。黃龍搬不盡,宜多下麥青。 蠶娘雖哭葉,還得秤頭絲。
戊午年—— 詩曰:太歲戊午年,高低一半空。楊楚遭淹沒,荊吳足暴風。
豆麥宜低下,稻麥得全工。桑葉從生賤,蠶老貴絲從。蠶娘車畔美,絲綿倍當年。
地母曰:稀逢今歲裡,蠶桑無頗偏。種植宜於早,美候在秋前。雖然夏旱涸,低下得收全。
己未年—— 詩曰:太歲己未年,種植家家秀。燕魏熟田桑,吳楚糧儲有。
春夏流郎歸,鯉魚入庭牖。桑葉應是賤,搔收娘子喜。豆麥結實多,宜在三陽後。
地母曰:是歲值羊首,高低民物歡。稼穡多商估,來往足交關。農夫早種作,莫候北風寒。
庚申年—— 詩曰:太歲庚申年,高下喜無偏。燕宋田桑全,淮吳米麥好。
六畜多灾障,人民少疫橫。桑葉初生賤,去後又成錢。更看三陽後,秋葉偏相連。
地母曰:歲若遇庚申,四方民物新。耕夫與蠶婦,歡笑喜欣欣。秋來有淹沒,收割莫因循。
辛酉年—— 詩曰:太歲辛酉年,高低禾不美。齊魯多遭沒,秦吳六畜死。秋冬井無泉,春夏溝有水。豆麥山頭黃,耕夫挑不起。蠶娘篋中泣,爭奈葉還貴。種植宜及早,遲晚恐失利。
地母曰:酉年民多瘴,田蠶七分收。豆麥高處好,低下恐難留。
壬戌年—— 詩曰:太歲壬戌年,高低亦不空。秦吳遭沒溺,梁宋豆麻豐。
葉賤天蟲少,秧漂苗不稠。雨水饒深夏,旱涸在高秋。六畜遭灾瘴,田家少得牛。
地母曰:歲下逢壬戌,耕種宜麥粟。低下虛用工,漂流無一粒。春夏灾瘴起,六畜多災疫。
癸亥年—— 詩曰:太歲癸亥年,家家活業豐。春夏亦多水,豆麥主漂蓬。
種蒔宜及早,晚者不成工。吳地桑葉貴,江越少天蟲。禾麻還結實,旱涸忌秋中。
地母曰:歲逢六甲末,人民亦得安。田桑七成熟,賦稅喜皇寬。豆麥宜高處,封疆絕盜奸。割禾須及早,莫過絕冬寒。
三 煞 方與 太 歲 方 位:
每年的農民曆第一頁都有一個像紫白盤的圖。
所謂三 煞 可 向 不 可 坐,三煞方宜向不宜坐,也就是可以面向三煞方,忌 在 太 歲頭 上 動 土 , 每 一 住 家 都 是 一 個 宇 宙 , 分 佈著 有 陰 陽 兩 極 和 八 個 方 位 磁 場。 而 流 年 太 歲 位 和 三 煞 位 會隨 每 年 流 年 歲 次 變 而 變 化 。 家 居 風 水 有 必 要瞭解 , 以 免 沖 犯 了 太 歲 和 三 煞。
所謂三 煞方,即是三合局之絕、胎、養之三方,傳統上認為如果門口、安床、灶犯流年三煞,主人家容易受傷及多病。
三煞位, 可由三合方算出,依流年三煞方而言,寅午戊年煞北、申子辰煞南,巳酉丑煞東,亥卯木煞西。:
凡鼠, 龍, 猴 -> 三煞在南方
凡馬, 虎, 狗 -> 三煞在北方
凡兔, 羊, 豬 -> 三煞在西方
凡雞, 牛, 蛇 -> 三煞在東方
月令亦需參考之。2012壬辰年是寫著"大利東西不利南北,三煞的方位,不論是坐煞還是沖煞,最好不要亂動土或修造。
春牛圖:
春牛圖是中國古時一種用來預知當年天氣、降雨量、干支、五行、農作收成等資料的圖鑑。直至現在,我們也可在通書和一些農民曆裡面找到它。「春牛圖」內畫了一頭牛及一個牽牛的「芒神」。
春牛就是土牛,乃是土製的牛,古時候於立春前製造土牛,好讓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中綵杖鞭策它,以勸農耕,同時象徵春耕的開始。春牛身高四尺,象徵一年四季。身長八尺,象徵農耕八節(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立夏、立秋以及立冬)。尾長一尺二寸,象徵一年十二個月。
牛頭代表當年的年干;牛身代表年支;牛腹代表納音;牛角、牛耳及牛尾代表立春日的日干;牛頸代表立春日的日支;牛蹄代表立春日的納音;牛繩的代表立春當日的天干;牛繩的質地代表立春當日的地支。並依干支的五行畫顏色,屬金為白色,屬木為青色,屬水為黑色,屬火為紅色,屬土為黃色。另外牛口合上,牛尾擺向右邊代表陰年;相反,牛口張開,牛尾擺向左邊代表是陽年。
芒神〈牧童〉:
春牛圖裡的牧童,就是「芒神」,又叫句芒神,他原為古代掌管柭木的官吏,後來做為神名。身高三尺六寸,象徵農曆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他手上之鞭長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節氣。芒神的衣服以及腰帶的顏色,甚至頭上所束的髮髻的位置,也要按立春日的五行干支而定。當他沒有穿鞋和褲管束高時,就代表該年多雨水,農民要作好防澇的準備;相反地,雙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乾旱,農民要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又如一隻腳光著,一隻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是雨量適中的好年景,農民們要辛勤耕作,勿誤農時。還有,如果牧童戴草帽意即天氣陰涼;不戴帽則炎熱。
芒神的衣服與腰帶的顏色,也因為立春這一天的日支之不同而不同,分別亥子日黃衣青腰帶;寅卯日白衣紅腰帶;巳午日黑衣黃腰帶;申酉日紅衣黑腰帶;辰戍丑未日青衣白腰帶。而牧童的鞭杖上的結也因立春日的日支不同而用的材料也不同,分有苧、絲、麻,結的剷七則都是用青黃赤白黑等五色來染。而牧童的年齡也有喻意,孩年的牧童代表逢季年(就是辰戌丑未年);壯年的牧童代表逢仲年(就是子午卯酉年);老年的牧童是逢孟年(就是寅申巳亥年)。另外如果牧童站在牛身中間,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前五天和後五天之間;牧童站在牛身前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前;牧童站在牛身後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後。
2012壬辰年春牛圖 :
春牛身高四尺,長八尺,尾長一尺二寸,頭黑身黃腹黑,角耳、尾青,脛黃,蹄白,尾左繳,口開,籠頭索用白色絲繩,构子用桑拓木,踏板縣門左扇。
芒神高三尺六寸五分,面如童子像,青衣白腰帶,平梳兩髻在耳前,右手提罨耳,行纏鞋褲俱全,左行纏懸於腰,鞭杖用柳枝,長二尺四寸,五色絲結,芒神晚閒,立於牛後左邊。
地母經
太歲壬辰年,高下恐遭傷。
春夏蛟龍鬥,秋冬卻集藏。
豆麥無成實,桑麻五穀強。
齊魯絕炎熱,荊吳好田桑。
蠶子延筐臥,哭泣問蠶娘。
見繭絲綿少,租稅急悽惶。
地母曰
是歲逢壬辰,蠶娘空度春。
禾苗多有損,田家又虛驚。
保福收成曰,卻得六分成。
土王用事:
一般的通書都是以四立前十八日為土王用事,連乾隆皇帝下禦旨修纂的《欽定協紀辨方書》也沿用。這是不正確。周天三百六十度,以五行平分,各得七十二度。立春起七十二度屬木,立夏起七十二度屬火,立秋起七十二度屬金,立冬起七十二度屬水,而土旺於四季,所以每季最後十八度為土王用事。地球的公轉軌道並不是圓形的,同時月球及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導致地球公轉的速度快慢在不斷地變化,因而採用視太陽黃經度作為曆法劃分是最科學的,如二十四節氣。所以土王用事應以四立前十八度為計算標準。
曆書上在每年的三、六、九、十二等四個月,都注有土王用事日。這個日子,在民間習慣上不可動土,恐怕觸犯土王。
歲時紀事:
民諺云:
天龍治水望豐年,神牛下界好耕田;人少餅多吃喝厚,得辛金重有餘錢。
在舊黃曆,部分日曆、台歷,五行八卦書籍上,常有“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幾日得辛、幾人分丙”的段落。那麼這等術語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
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幾日得辛、幾人分丙之類,看似暗藏幻機,高深莫測,實則通俗平常,一聽就懂,只不過是古人對一年收成、時運的預見罷了。 數千年來,我國民歷記日一直沿用六十甲子排序,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數,六十天一個循環,周而復始。
古人又把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屬,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十的干支之中,哪一天屬龍,那麼該年就是“幾龍治水”;哪一天屬牛,該年就是“幾牛耕田”。如2005年正月初一至初十的干支分別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初五戊辰屬龍,那麼2005年就是“五龍治水”,即這一年天上有五條龍管理全年的降水,數字“五”在一到十的中間,說明這一年降水適中;再看,初二乙丑屬牛,那麼2005年就是“二牛耕田”,“二”在一到十的數字之間較小,意味著農作物可能會歉收。
(1)、幾龍治水:黃曆書上,總畫有幾條龍,叫做“龍治水圖”,認為“龍多靠,龍少澇”,意思是說,龍越少,水越多;龍越多,水越少。從正月初一開始,看“辰日”所在哪天,如果初一為辰日,叫“一龍治水”,如果辰日是正月初十,則為“十龍治水”; “幾龍治水”:“龍多靠,龍少澇”,“龍多不治水”。意思是,龍越少,水越多;龍越多,水越少。“一龍治水”則風調雨順,禾茂糧豐;“十二龍治水”或大部乾旱或局部澇災,莊稼欠收。“龍多事靠天無雨,龍少水澇禾無成”;意思是說,龍越少,水越多;龍越多,水越少。細說還有說法。
初一二逢辰,三龍治水,行雨均平,春夏秋冬雨水應之高田,全收麻豆麥也。
初三四逢辰,是三四龍行雨,雨水調均,高低大收。
初五六逢辰,是五六龍,半兇半吉,種宜早,大收之年。
初七八逢辰,七八龍治水,春秋月有蟲蝗,遍傷人民,五穀長價,百姓飢荒,鄉村餓死。
初九十逢辰,九十龍治水,本年大水,又有秋旱,苗焦枯,五穀不收,一水一流半收。
初十一二逢辰,十一二龍治水,其年多旱,秋夏枯乾,空貴,耕種五穀不收,江湖斷流,冬有雨雪。
( 2)、幾牛耕田:如果初三為“丑日”,叫“三牛耕田”,如果“丑日”是初七則是“七牛耕田”;“幾牛耕田”:“牛”代表“生產力”,耕田的牛越多越好,生產力充沛,既利於大規模生產,又利於精耕細作,以獲得好收成。如“一牛耕田”,生產力嚴重匱乏,將影響耕作和收成。
牛多則田土僵硬,牛少則土地無成,丑屬土,最好是3、4、5牛最好了,牛在古代是代耕勞動力,在收成上面有著很重要的推斷根據。
(3)、幾日得辛:如果初一是“辛日”,叫“一日得辛”。如果初九是“辛日”,則是“九日得辛”;“幾日得辛”:在“十天干”中,“辛”五行屬“金”,“得辛”即“得金”的意思。“得金”的日子越多越好,一如商人經營天天發財是其宿願和一大快事。但也有“一日得金”表示一年中得財較早,“十二日得金”預示此年中發達較晚的說法。另一種說法為幾日得辛就是哪一天能得到金,得辛的天數多少是能得到多少金的意思幾日得辛就是哪一天能得到金,得辛的天數多少是能得到多少金的意思,金者,財富也。
“幾人分丙”:因“丙”和“餅”諧音,“幾人分丙”也叫“幾人分餅”。每年的勞動成果是一定的,分享的人越少越好,如果一個餅一人得飽的話,十人分吃,則人人飢餓。
人少丙多,年景豐收,吃喝有餘,丙少人多,則嫁禾歉收,年景不強了。但是這些方法用在落後的農村還可以,要是用在科學種田的地方,有些不妥了。這個道理和龍治水,牛耕田,一起來推算,往往有些效應,因為再科學也難以抵抗天災、自然災害呀。
(4)、幾人分丙:如果初五為“丙日”,叫“五人分丙”。如果初八為“丙日”,則是“八人分丙”了。還有一種說法為“幾人幾丙”:是按壬日和丙日來算,如2012年正月初十為壬辰,初四為丙戍,這一年則為十人四餅
2012壬辰年十龍治水,七牛耕田,四人分餅,九日得辛。
求姑把蠶:
象吉通書曰:「凡四孟年一姑把蠶,四仲年二姑把蠶,四季年三姑把蠶。卻以歲日數去,見木日為蠶食之葉。如正月一日納音屬木,便是蠶食一葉,於倣此。莊子云:「四孟寅、申、巳、亥年,四仲子、午、卯、酉年,四季辰、戌、丑、未年是也」」。
蠶食六葉, 農曆正月初一算起第幾日見納音「木」便是。譬如 正月一日 納音屬木,則為蠶食一葉。以此類推即是。今年2012壬辰年正月初一日為癸未日納音屬木。
「幾姑把蠶」的算法是以「年支」來作決定,逢寅、申、巳、亥年只有「一姑把蠶」,逢子、午、卯、酉則有「二姑把蠶」,逢辰、戍、丑、未年就是「三姑把蠶」。
幾姑把蠶在 《農桑雜錄》中說: “ 四孟年,大 姑把 蠶;四仲年,二 姑把 蠶;四季年,三 姑把 蠶。 ”也就是子午卯酉年大姑 把 蠶,辰戌丑未年二 姑把 蠶,寅申巳亥年份三 姑把 蠶。 姑把蠶 ,即是 蠶 神三姑每年一人主管桑葉的產量,而其豐收或歉收等情況也是不同的。 姑把 蠶 ,即是 蠶 神三姑每年一人主管桑葉的產量,而其豐收或歉收等情況也是不同的。 古書有雲: “一姑把 蠶 則葉賤,二姑把 蠶 則葉貴,三姑把 蠶 則葉倏(忽)賤倏貴” !食幾葉,即是以蠶 食幾葉來預測當年的 蠶 蟲體型以及 蠶 絲產量的多寡。 古書有云: “一姑把 蠶 則葉賤,二姑把 蠶 則葉貴,三姑把蠶 則葉倏(忽)賤倏貴” !食幾葉,即是以 蠶 食幾葉來預測當年的 蠶 蟲體型以及 蠶 絲產量的多寡。 而食桑葉越多,也就預測的是 蠶 蟲越健壯,產絲量也越高。而食桑葉越多,也就預測的是 蠶 蟲越健壯,產絲量也越高。 關於 蠶 神三姑有好多民間傳說。 關於 蠶 神三姑有好多民間傳說。 還有說軒轅的元妃漯祖是 蠶 神。還有說軒轅的元妃漯祖是 蠶 神。 清朝嘉慶年間教諭張太複在《蠶姑廟觀荷詩》曾題詩道: “ 桑柘蔭之村景幽,藕花共道盛中洲。遠香覆水迎面人面,濃綠簷遮祀馬頭。對我亭亭正當岸,與誰采之泛蘭舟。溯洄那意清波阻,一望蒼煙素練浮。 ” 清朝嘉慶年間教諭張太複在《蠶姑廟觀荷詩》曾題詩道: “ 桑柘蔭之村景幽,藕花共道盛中洲。遠香覆水迎面人面,濃綠簷遮祀馬頭。對我亭亭正當岸,與誰采之泛蘭舟。溯洄那意清波阻,一望蒼煙素練浮。 ”
2012壬辰年三姑把蠶,蠶食一葉。
求二社日:
曆例云:「二分(春分、秋分)前後,近戊為社。」又說:「自立春立秋第五個戊支,便為社。」春社祈穀之生;社報穀之熟。
農曆立春後第五個戊日,“二月二”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也就是春社日。這一節日習俗起源很早,是從上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中產生、發展而來的,並在南、北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節俗文化(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抬頭”節)。這一節日習俗起源很早,是從上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中產生、發展而來的,並在南、北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節俗文化(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抬頭”節)。
我國歷史上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社會形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 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愛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物件,稱作"社";而重點祭祀的那個日子,就是"社日"。愛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對象,稱作"社";而重點祭祀的那個日子,就是"社日"。
社字從示從土,"土"是土地 ,"示"表示祭祀,那麼,社就是祭土地。 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靈,後來逐漸人格化,叫社會,俗稱土地爺,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稱土地奶奶)。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靈,後來逐漸人格化,叫社會,俗稱土地爺,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稱土地奶奶)。有時,土地神與穀神合祀,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社稷了。有時,土地神與穀神合祀,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社稷了。
古代享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一般春秋各一,後來則間或有四時致祭的。 宋人邱光庭《兼明錄》等書稱:社日一般用戊日,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秋社,大體在春分或秋分前後。漢代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則有春、秋二社。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別,即所謂春祈秋報。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農業豐收,秋社則以收穫報答感謝神明。
春、秋二社相比來看,春社的活動更多一些。 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後,而二月二相傳又是土地神的誕辰,所以這一天的享祀也就格外隆重。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後,而二月二相傳又是土地神的誕辰,所以這一天的享祀也就格外隆重。
2012壬辰年春社二月二十六日。秋社八月初九日。
梅雨:
按定梅雨有三說:1以芒種後逢丙日入梅,小暑後逢未日出梅。
2以立夏後逢庚日入梅,芒種後逢壬日出梅。
3以芒種後逢壬日入梅,夏至後逢庚日出梅。
今大部分沿用第一種說法。
定三伏日:
夏至後第三庚日初伏,第四庚日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末伏。
古代造曆者定三伏日,即一年最炙熱的三天,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季炎熱,要小心避暑。三伏日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如何定三伏日?初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十天或小暑後逢庚日。中伏:夏至後第四個庚日。末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初伏與末伏都是十天,中伏有時十天,或廿天。一年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的時候。
定液雨:
立冬後十日為入液,至小雪為出液。其間得雨,謂之「液雨」。
求臘日法:
冬至後三戊,臘祭百神。即自冬至日去後第三戊日為臘也。又莉楚歲時記曰:「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俗稱臘八。
元旦焚香:
元旦出行,宜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所在吉方,元旦宜從此方出行,大吉。順忌鶴神出遊方。詩曰:「元旦何方好出行,東西方道利春節,已交春後西南北,鶴神在天宜出行。」
出行利方:
元旦即正月初一日。國人習慣都以元旦為首事,各謹致香花燈燭果品香案,擇取丑時(忌空亡時、六戊時),焚香誦經,拜祭天地諸神及家祖宗,禮畢,然後開門出行,各盡其職。元旦燒香出行,忌截路空亡時,及旬中空亡時,五不遇時。又六戊(又名天狗時)忌焚香,甲己日辰時,乙庚日寅時,丙辛日子戌時,丁壬日申時,戊癸日午時。
探病凶日:
據易經《擇吉書》記載:
壬 寅壬午連庚午,壬 寅壬午連庚午,甲寅乙卯己卯妨。甲寅乙卯己卯妨。
神仙留下此六日,神仙留下此六日,探人疾病替人亡。 探人疾病替人亡。
意思是是壬寅日,壬午日,庚午日,甲寅日,乙卯日,己卯日,共六日,是“探病的凶日”,這 6 天非常兇險,不能探病,倘若在這 6 天探望病人,就會碰上瘟神,染上疾病,替人死亡,或者運氣減弱;如果你不在這六天照顧病人就無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